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孙其君当选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

外籍FELLOW智库

4天前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传感重点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和交叉课题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骨干培育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BR计划项目(择优通过),并作为骨干参与“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已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10名。

导读

从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官网获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孙其君当选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

孙其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在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功能柔性电子课题组组长,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SID“未来显示之星”等。目前其团队科研人员共24名,包括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和硕士生13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新型纳米材料构建柔性场效应晶体管,通过集成压电/摩擦电驱动单元,实现外部机械行为对器件沟道或结区载流子输运特性的主动式和直接式调控,并以此为基础对超低功耗人机交互、智能传感、人体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等领域做拓展应用研究。

孙其君老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h指数=46,总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8篇。开创性地完成了飞焦能量下的接触起电激活传入神经(Nat. Commun. 2021, 12, 1581)、机械-光电多模态可塑性人工神经突触(Sci. Adv. 2021, 7, eabd9117)、原子级阈值开关超陡峭场效应晶体管(Nat. Commun.2020, 11, 6207)、交互式神经形态器件(Mater. Today 2022, 60, 158)、机械塑性神经形态晶体管(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2506)以及人工神经传感突触(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900959)等工作。

首次提出了摩擦离-电晶体管及其品质因数(Adv. Mater. 2019, 31, 1806905),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高性能摩擦电晶体管阵列(ACS Nano 2022, 16, 19199)、摩擦电化学晶体管(Research, 2021, 9840918)、多参数位移传感器(ACS Nano, 2020, 14, 3461)、多功能人工传感突触(Nano Energy 2021, 90, 106617; ACS Nano, 2020, 14, 8668)、双液栅电化学晶体管(Nano Energy 2021, 87, 106116)、摩擦电双栅晶体管和摩擦离-电晶体管传感阵列等。

围绕多学科交叉共融下的敏感电子学和自驱动传感等方向,开发了能量自主纸基芯片(Energy Environ. Sci. 2022, 15, 5069)、可延展多功能自驱动系统(Nano Energy2022, 101, 107582)和通用型任意界面交互系统(Nano Energy, 2020, 69, 104419),先后完成了低能耗、压电/摩擦电势驱动、可延展多功能电子皮肤(Energy Environ. Sci.2023, 16, 983)、具有机械写入存储功能的电子皮肤传感器(Nano Energy 2021, 83, 105785)、高灵敏湿度传感器等工作,可实现对压力、应力、位移距离、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智能监测和传感,提交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0余项。

孙其君老师团队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重点专项3项,北京市项目2项和重点实验室课题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传感重点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和交叉课题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骨干培育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BR计划项目(择优通过),并作为骨干参与“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已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10名。此外,孙其君老师还是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发展委员会委员,目前任InfoMat、eScience、Nano-Micro Lett., IJEM青年编委和MDPI-Molecules客座编辑等,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外籍院士智库

外籍院士智库(Foreign Fellow Think Tank,简称FFTT),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深远影响力的智库, 致力于推动理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链接全球顶尖学术组织,促进科技界顶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外籍院士智库”

分享、点赞、在看,一键3连!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传感重点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和交叉课题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骨干培育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BR计划项目(择优通过),并作为骨干参与“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已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10名。

导读

从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官网获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孙其君当选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

孙其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在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功能柔性电子课题组组长,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SID“未来显示之星”等。目前其团队科研人员共24名,包括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和硕士生13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新型纳米材料构建柔性场效应晶体管,通过集成压电/摩擦电驱动单元,实现外部机械行为对器件沟道或结区载流子输运特性的主动式和直接式调控,并以此为基础对超低功耗人机交互、智能传感、人体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等领域做拓展应用研究。

孙其君老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h指数=46,总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8篇。开创性地完成了飞焦能量下的接触起电激活传入神经(Nat. Commun. 2021, 12, 1581)、机械-光电多模态可塑性人工神经突触(Sci. Adv. 2021, 7, eabd9117)、原子级阈值开关超陡峭场效应晶体管(Nat. Commun.2020, 11, 6207)、交互式神经形态器件(Mater. Today 2022, 60, 158)、机械塑性神经形态晶体管(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2506)以及人工神经传感突触(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900959)等工作。

首次提出了摩擦离-电晶体管及其品质因数(Adv. Mater. 2019, 31, 1806905),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高性能摩擦电晶体管阵列(ACS Nano 2022, 16, 19199)、摩擦电化学晶体管(Research, 2021, 9840918)、多参数位移传感器(ACS Nano, 2020, 14, 3461)、多功能人工传感突触(Nano Energy 2021, 90, 106617; ACS Nano, 2020, 14, 8668)、双液栅电化学晶体管(Nano Energy 2021, 87, 106116)、摩擦电双栅晶体管和摩擦离-电晶体管传感阵列等。

围绕多学科交叉共融下的敏感电子学和自驱动传感等方向,开发了能量自主纸基芯片(Energy Environ. Sci. 2022, 15, 5069)、可延展多功能自驱动系统(Nano Energy2022, 101, 107582)和通用型任意界面交互系统(Nano Energy, 2020, 69, 104419),先后完成了低能耗、压电/摩擦电势驱动、可延展多功能电子皮肤(Energy Environ. Sci.2023, 16, 983)、具有机械写入存储功能的电子皮肤传感器(Nano Energy 2021, 83, 105785)、高灵敏湿度传感器等工作,可实现对压力、应力、位移距离、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智能监测和传感,提交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0余项。

孙其君老师团队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重点专项3项,北京市项目2项和重点实验室课题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传感重点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和交叉课题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骨干培育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BR计划项目(择优通过),并作为骨干参与“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已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10名。此外,孙其君老师还是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发展委员会委员,目前任InfoMat、eScience、Nano-Micro Lett., IJEM青年编委和MDPI-Molecules客座编辑等,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外籍院士智库

外籍院士智库(Foreign Fellow Think Tank,简称FFTT),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深远影响力的智库, 致力于推动理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链接全球顶尖学术组织,促进科技界顶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外籍院士智库”

分享、点赞、在看,一键3连!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